首页 资讯 综艺 《声鸣远扬2025》靠“折磨导师”出圈,搞抽象能救音综吗?

《声鸣远扬2025》靠“折磨导师”出圈,搞抽象能救音综吗?

搜狐娱乐专稿(胖部/文)

《声鸣远扬2025》走出了一条没有任何音综走过的路。

选手的歌喉没出圈,倒是导师团和主持人被“折磨”出了名场面,这档集齐八大平台联播的音综,硬是靠一系列抽象名场面杀出重围。

而当热搜被节目的“疯癫日常”霸屏,或许值得发问的是:音综“搞抽象”博眼球,到底是自救还是饮鸩止渴?

从出圈逻辑来说,《声鸣远扬2025》为人所知的并非其音综属性,而是突出真人秀性质的一档“喜综”。最出圈的一个舞台,是选手危晋宇把古典美声和网络热梗结合的《技能五子棋》,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“喜综”的印象。

而作为一档音综,很难想象会打出这样一副牌——一系列选手的表现让导师“失语”,靠着后者想方设法给出“体面”点评而吸引观众。

选手李昊然抱着电吉他边弹边跳“机械舞版《茉莉花》”,唱到高潮突然掏出唢呐吹了段《忐忑》,那英举着话筒愣了半分钟,最后憋出一句:“你这嗓子……是被唢呐开了光吗?”

素人歌手王乐乐,抱着尤克里里唱《青藏高原》,高音没上去反而用“绵羊音”哼出了转音,蔡国庆尴尬地摸了摸领带,转头问何炅:“咱们节目……允许选手自带‘动物音效’吗?”

而对于选手王聪的Soul唱法,华晨宇在点评的时候先说了一句“没有什么问题”,但又强调“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”,如此语言艺术也让观众感慨:这节目的导师着实不好干。

从数据来看,“搞抽象”确实让节目赚足了流量。

预选赛首周就拿下微博热播榜TOP1,全端热搜667个,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3.3亿,抖音主话题播放量2.58亿。

总决赛第一场八大平台联播,实时收视率登顶四网第一,湖南卫视CSM全国网峰值破1%;第二场热度再创新高:欢网直播收视份额总和4.75%,酷云达2.91%,较首期收视率峰值上涨17%。

节目话题从#选手人均整顿职场#、#导师集体失语名场面#,到点名个人的#那英质疑票数#、#华晨宇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#,几乎期期都有爆款话题出圈。

但或许值得探讨的是,如此流量狂欢的背后,是否存在音综核心功能的集体失焦。

音乐综艺除了作为内容获得流量,也承担着为行业“推人”和“推歌”的功能。而《声鸣远扬2025》很难让人记住选手的名字,更别说传唱度高的作品,舞台的讨论度远不及导师“硬刚规则”“被选手整到失语”的热度。

但这种选择未尝不是平台和制作方基于实际需求的考量。

《声鸣远扬2025》的“抽象”,或许可以视为整个音综行业困境的缩影,当过于富集的同类内容反复轰炸市场,从形式和话题上做文章或许是更容易破局的答案。

但问题在于,抽象梗可以带来短期流量,却无法构建长期的音乐价值,就像《音乐缘计划》导演在采访中曾坦承的:“我们靠规则创新拿到了首播流量,但第二季能不能留住人,还得看有没有能流传的歌——现在想来,当时把太多精力花在‘抢歌小黑屋’的综艺设计上了。”

当观众对传统歌唱竞技审美疲劳,对音乐本身的关注度下降,音综的破局关键其实不在“形式有多新”,而在“创新是否锚定音乐本质”——让抽象梗成为吸引观众的敲门砖,而不是掩盖内容乏力的遮羞布。

而核心一旦跑偏,创新的价值也就成了空中楼阁。这是在《声鸣远扬2025》出圈背后的一点远虑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全网围观100人野外“云发疯”背后,为什么说短视频可以替代综艺了?
下一篇
一场综音模式的创新实验 《天声一对》把婚姻里的真声音唱给你听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